“人生最美夕阳红”。关爱、尊敬与孝敬老人,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传统美德,也是整个社会应共同承担的责任。随着年岁增长,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免疫力下降,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。生活中许多细微之处,若不加留意,便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。因此,掌握关键的健康知识,不仅能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,更是对他们晚年幸福的一份重要守护。
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
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,学习自我监护知识,掌握自我管理技能,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,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。
合理膳食,均衡营养
老年人饮食要定时、定量,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、杂豆类及薯类(粗细搭配),动物性食物,蔬菜、水果,奶类及奶制品,以及坚果类等,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。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,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%,午餐约40%,晚餐约30%,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。
展开剩余78%适度运动,循序渐进
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舞蹈、太极拳等。上午10~11点和下午3~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~60分钟为宜。
保持良好睡眠
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。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,应当及时就医。如使用安眠药,请遵医嘱。
定期自我监测血压
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,避免情绪激动、劳累、吸烟、憋尿。每次测量两遍,间隔1分钟,取两次的平均值。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(早中、晚各1次)。警惕血压晨峰现象,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: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,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。
定期监测血糖
老年人应该每1~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,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,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。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,每周至少监测1~2次血糖。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,空腹血糖<7.8毫摩/升,餐后2小时血糖<11.1毫摩/升,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.0%~7.5%即可。
预防心脑血管疾病
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。如控制油脂、盐分的过量摄入,适度运动,保持良好睡眠,定期体检,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,及时治疗。
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,及早送医
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,偏盲,语言不利,眩晕伴恶心、呕吐,复视等症状,必须拨打“120”,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。
预防跌倒
老年人90%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。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,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,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,室内规则摆放物品,增加照明,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。
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
注意膝关节保暖,避免过量体育锻炼,尽量少下楼梯,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。增加日晒时间。提倡富含钙、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,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。
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
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,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、语言、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。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、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,要及早就诊,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。
合理用药
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,掌握适应证、禁忌证,避免重复用药、多重用药。不滥用抗生素、镇静睡眠药、麻醉药、消炎止痛药、抗心律失常药、强心药等。“验方”新药”不轻易采用“秘方”、“偏方'“洋药”等。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,及时就诊。
定期体检
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,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,高度重视异常肿块、肠腔出血、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,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。早发现、早干预慢性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,降低疾病风险。保存完整病历资料。
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
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,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、文化娱乐等活动,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注重生殖健康,避免不安全性行为。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,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善待今天的老人,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。我们应共同关爱老年健康,弘扬尊老友善的文化,以敬意与温暖之心,尽力让每一位老年患者老有所依、安享健康,拥有幸福圆满的晚年。愿友善之光洒满社会每个角落,让关怀与温暖常伴每个人左右。
发布于:北京市顺发配资-配资股票开户-最新配资平台-股票安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